那么在使用硅酮粉润滑剂的时,为了更好的与原料融合,并增加流动性能,降低黏度,我们该怎么做?一般影响硅酮粉润滑剂作用的有两个方面:
一个是温度的控制
一个是剪切速率
1 温度对硅酮粉润滑剂作用的影响
提高温度使分子热运动动能增加,就能减弱聚氯乙烯树脂微粒及分子间、链段间的作用力,提高了流动性,降低了熔体黏度,并使小分子的内润滑剂较易进入树脂微粒及分子链段之间,增大了内、外润滑剂,尤其是内润滑剂的相容度及其润滑作用。
2 剪切速率对硅酮粉润滑剂作用的影响
由于热塑性树脂均是线型高分子,它们的主链很长,并有许多侧支链相互缠绕在一起,成为乱麻状的分子团,所以其熔体黏度很高,当熔体在剪切力及热的作用下流动时,高分子链的构象发生变化。
即高分子链在流动过程中,一方面分子链段随作用力运动、取向、伸直,一方面由于分子链段内聚力的作用不断地回弹、收缩。
当剪切速率增大很多时,熔体的长链段流动的时间(即取向、伸直的时间)比收缩、回弹的时间短,分子链来不及回弹、收缩,或取向的分子链段只回弹、收缩了一部分,于是收缩时的阻力就减小了,所以相当一部分树脂熔体的黏度随剪切速率的提高而降低。
从宏观上看,增大剪切速率时,在一般情况下润滑剂的相容度及润滑作用也相应地增加。
因此,适当提高温度和增加剪切速率可以提高硅酮粉的相容度及润滑效果。
热稳定性直接决定阻燃剂在加工温度下的性能。若热稳定性差,如某些含氮阻燃剂在高温加工时易分解,不仅降低阻燃效果,分解产物还可能影响基体材料性能,限制加工温度范围,使加工工艺窗口变窄。
团聚现象:许多阻燃剂以粉末形式添加,其颗粒间存在较强的范德华力和静电引力,容易相互吸引团聚。例如,纳米级的氢氧化镁、氢氧化铝阻燃剂,因其粒径小、比表面积大,团聚倾向更为显著。这会导致在基体材料中无法均匀分散,形成局部浓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,影响材料整体的阻燃性能。
形成隔离保护层:硅酮系阻燃剂在高温燃烧时粘度比高分子材料小,会产生相分离,在高分子材料受热燃烧时的表面形成硅酮富集层。燃烧时生成硅酮特有的 - Si-O - 和 - Si-C - 键的无机隔氧绝热保护层和阻燃碳化层,可阻止燃烧分解产物外溢,抑制高分子材料分解。